8月16日,由检察日报社党委委员、纪委书记王维夷带队,记者赵晓明以及驻重庆站记者协同开展的“法治中国行·高质效办案在基层”2025年全媒重庆采访活动如期开展。请随记者打卡第6站:奉节县a片漫画 。
8月16日,“法治中国行·高质效办案在基层”重庆行记者一行来到重庆市奉节县,在这片以壮美三峡和金黄脐橙闻名的土地上,探寻奉节县检察院如何以高质效检察履职,守护国家地理标志产品“奉节脐橙”,赋能乡村振兴。
记者首先来到了奉节县远近闻名的“亿元村”大坝村,站在脐橙步道上,眼前是奔流不息的长江,身后是漫山遍野的金黄脐橙林。大坝村党支部书记左明春自豪地向记者介绍:“奉节37.5万亩果园年产48.1万吨鲜果,一颗‘黄金果’带动了30万果农发家致富。”
产业繁荣发展,离不开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。为切实加强地理标志保护工作,推动协作更畅、保护更强,重庆a片漫画 二分院和奉节县检察院联合设立“地理标志检察综合保护工作室”。
“我们联合多部门出台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奉节县地理标志综合保护的实施意见》,打通行政、刑事、民事、公益诉讼等职能壁垒,创新构建了地理标志产品、地理标志商标、地理标志运营主体‘三合一’综合保护体系,为奉节脐橙从果园到市场提供全链条、无死角的‘法治保护’,让保护更高效、更全面。”奉节县检察院检察官助理龙思思向记者介绍。
据悉,2023年10月,奉节县检察院检察干警在巡查中发现“奉节脐橙”商标使用存在未经授权擅自使用、授权后使用不规范等问题。工作室迅速启动保护机制:一方面,依法向相关行政机关发出检察建议,督促查处侵权行为;另一方面,推动完善地理标志授权规范和流程。通过“前端”监督治理,及时遏制了侵权风险,有效维护了“奉节脐橙”的品牌品质。
记者向奉节县检察院检察五部副主任艾记全了解到,工作室坚持“一案四查”机制、“三统一、三专”办案机制、“检协联络点”下沉机制、联席会商机制,有效保障了工作运转,构建起了地理标志保护新格局。
为更好惠及果农,该院还把“流动普法课堂”搬进田间地头,检察官们手把手教果农们识别假冒包装产品、如何收集证据以及如何有效维权举报,提升其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,让广大果农成为品牌保护积极参与者和最终受益者,共同擦亮“奉节脐橙”这块金字招牌。
奉节县检察院如何守护“一江碧水、两岸青山、千年文脉”?法治中国行·高质效办案在基层”采访团记者走进重庆市奉节县检察院,探访“检书瞿塘·绿水如蓝”品牌背后的检察实践。从紧急清运威胁长江支流的万吨工业固废,到助力千年摩崖石刻重焕光彩,奉节检察人以公益诉讼为“笔”,以协同共治为“墨”,在筑牢生态屏障与守卫历史文脉的双重考卷上,书写了从个案监督到创新机制、从司法办案到系统治理的“高质效”检察答卷,为这座千年古城注入坚实的法治力量。
“2024年4月,我们收到生态环境局求助——梅溪河沿岸违规堆放了高达4.5万吨的脱硫石膏,汛期时节可能污染长江支流,亟待解决该问题。”奉节县检察院检察官助理龙思思向记者介绍,当时,该院立即启动了公益诉讼程序,并创新性地协调法院发出了生态保护诉前禁止令。最终,6月18日,所有石膏被安全清运完毕,成功化解了一场潜在的生态危机。
这只是奉节县检察院守护长江生态环境的一个缩影。记者了解到,近年来该院积极探索构建“河长+警长+检察长”等跨部门协作机制,联合川鄂四市县检察院,签订跨流域保护协议,形成生态保护闭环。聚焦有效治理包括长江消落区固体废弃物污染在内的环境难题,累计办理涉长江公益诉讼案件114件,其中3件获评最高检、a片漫画 典型案例。
瞿塘峡摩崖石刻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2024年3月,根据“益心为公”志愿者提供的线索,该院在实地调查后向县文化和旅游委送达检察建议。经过整改,摩崖石刻周边杂物全部清除,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及监控摄像头20余处,并委托专业机构编制科学保护方案,积极申请文物保护项目。
近年来,该院持续打造“检书瞿塘·绿水如蓝”工作品牌,聚焦生态环境保护、文化遗产守护、乡村振兴、绿色发展等核心任务深化长江大保护战略,完善跨区域协作,探索“生态补偿 + 文旅发展”模式,共同绘就“一江碧水出夔门,两岸青山入画来”的壮丽图景。